大和新闻②丨融合合作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四年前的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齐鲁大地,勾勒出黄河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深情如海,远大希望如山。母亲河山东省转眼四年以“带头”责任写下了时代的回应?跟随潺潺河流的心跳,聆听这首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河流奔腾,发展迅猛。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不仅是为了保护生态基础,更是为了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典范。曾经的工业大省山东,正在描绘黄河沿线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局,“创新”走在前列。在盐水中寻找食物碱地建设,建设中国的“新粮仓”。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希望之地”。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68个,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800万亩。当一波又一波的金色稻米冲刷古老的盐碱平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山东守住中国饭碗的责任。绿色发展需要利润,需要打造行业“新引擎”。省级以上环保工厂527家,环保工业园区61个。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山东省“振兴”传统产业的决心。胜利油田东营原油库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油库”、全国首个100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ct已正式启动运营……这些“绿色里程碑”的出现,表明山东的工业血液正日益注入“绿色内容”和“新内容”。从“黑色印刷”到“绿色主题”,山东省的产业转型与黄河改道相似,塑造了新的发展格局。如今,山东省用“绿色系数”衡量发展质量,让“金奖”在绿水青山之间崛起。通过区域合作探索未来,构建apertUra“新格局”。山东半岛城市群正率先将“港口出海”移向黄河沿线各省份的“门户”。我们正在推进该项目。 54个内陆港口和100多列海铁联运班列构建了“覆盖黄河、延伸全国”的物流网络。来自山西省的太阳能电池板从河南精密机床开始,黄河地区的“山东制造”、“中国智造”正通过这条“黄金之路”走向世界。山东、河南两省从“隔江相望”状态走向“合作”状态,在化工、科技等领域紧密合作,共同绘制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高质量发展是要求,是国家黄河主要战略的必然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省“引领”的核心。从盐碱地的种子革命,到传统产业的绿色分工、区域合作的开放心态,山东省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正在打破发展的“黄河墙”。这条大河创造的不再只是农业文明n,而是未来新的生产力。文/陈一娇

发表回复